
“榕鑫华信建设的30600平米封闭式储煤棚每年减少向大气溢散煤尘2000吨;采用超低排放工艺后每年可减少大气废气排放3000吨……”6月19日,榕鑫集团赵保中向前来调研的内蒙古自治区人大环资委、内蒙古生态环境厅、乌海市政府、乌海市生态环境保护局领导自豪的介绍。
榕鑫集团是乌海地区首家引进超低排放(超低排放也称趋零排放)的煤焦化企业。内蒙古生态环境厅副厅长张树礼在听完赵保中的介绍后,对榕鑫华信的环保理念给予了充分肯定,强调榕鑫华信是煤焦化企业在环保治理领域的典范,值得同行业借鉴学习。而在此之前,华信焦化厂未被榕鑫收购前还是被各级环保部门点名批评的企业。
其实翻开榕鑫集团的成长史,榕鑫一直致力于做乌海地区有温度的企业。
谈到华信焦化厂的前后变化,厂长谷勇感受颇深 ,“原来的华信连工人工资都发不了,设施老化,环保不达标,生产也不能好好地进行。榕鑫集团收购华信以后,在短时间内,过去老旧的环保设施全部拆除,投入巨资更新上了最先进的达到了超低排放标准的环保设备。现在整个生产线都是满负荷运转。从6月1日开始,所有员工的工资又增长了10%,全厂所有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都非常。”
华信焦化厂在2017年9月之前是由另一家公司经营,因为资金、管理等多方面原因导致企业不能继续维系。华信并入榕鑫集团后,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成功把华信扭亏为盈,把即将倒闭的华信引领到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大海航行靠舵手,一个企业的健康发展需要管理者的引领。在乌海地区的焦化企业,赵保中这个名字几乎无人不知。赵保中因为深谙焦化企业的的创新管理模式以及企业文化实质而得到同行业的广泛认同。
身为榕鑫集团副总的赵保中,在接手华信之后,带领榕鑫人,把华信焦化快速带入预定轨道。
“我是华信前后的亲历者,华信的变化就是一个奇迹。”谷勇在原华信曾担任过焦化部主任,榕鑫接手华信之后,谷勇被提拔为焦化厂厂长。熟悉焦化行业的谷勇认为,让华信华丽转身的法宝就是赵总(赵保中)的创新管理模式和企业文化建设。
都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也是赵保中生活的挚友,各类书籍丰富着赵保中思想。在赵保中的办公桌上一份《领导干部考评细则》非常显眼。《领导干部考评细则》中会场上电话铃响、接打电话、玩手机这样的行为均列为考评范围,违反就会被扣分,以此得分到年底会进行大考核,并与奖金挂钩。
“我是来自宁夏的回族,在车间不仅有微波炉、冰箱,消暑的绿豆汤、西瓜、饮料每天都会按时送到车间。”已经在榕鑫焦化厂工作了9年的何霞是榕鑫焦化厂的换向工,谈到在榕鑫集团工作的感受时何霞介绍,“在榕鑫的工作环境好,让我感觉最舒服的地方就是人与人的关系相处融洽感觉舒服。榕鑫的温度是一个让员工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
此前曾供职于某大型上市企业的严瑛感叹,“在榕鑫有方向感和归属感,而且榕鑫的学习氛围特别好,学习不仅能丰富自己还与绩效考核挂钩,榕鑫的所有职员都从原来的‘要我学’变成了现在的‘我要学’。特别是在安全和环保领域的知识,大家都在学,而且学习的劲头都挺足。”在办公室负责统计的严瑛两年前入职榕鑫,现在这种看书的习惯也在影响着家人。她希望把自己的这一习惯一直保持下去。

用赵保中的话说“管理制度是比较生硬的,企业文化却能软化制度的硬壳,让所有员工形成自主、自愿、自发的工作习惯和工作热情。”
赵保中认为,企业文化在企业中无处不在,表现在每一个员工身上和心中,而最终受益的是企业也是每个员工本身。
《榕鑫周刊》是榕鑫集团的内部刊物,已经刊发了405期,自集团成立至今从未间断。而今《华信周刊》作为企业文化重要的载体,继续承载着榕鑫集团的精神阵地。领导干部每个季度必须在两份《周刊》投稿一篇,不仅起到积极的表率作用,也丰富了员工的精神生活,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
负责《榕鑫周刊》的韩璐对于这份内刊赋予了更多的情感。韩璐说:“把《榕鑫周刊》做好,不仅仅是我的一份工作,也是作为榕鑫人的一份荣誉。正如我们企业理念‘做榕鑫人,负榕鑫责,走榕鑫路’”。
榕鑫集团对内苦炼内功,在企业文化建设和创新管理模式上都跨入了更高的一个层次;对外,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据榕鑫集团副总、榕鑫焦化厂厂长陈泽兴介绍,榕鑫集团在社会责任方面积极参与各类公益事业,为地震灾区捐款、赞助当地元宵灯展、为社区献爱心,支持当地工会活动等就累计100多万元。2018年榕鑫集团纳税共计1个多亿元人民币,提供就业岗位1200多个,其中解决当地就业700多人。
“企业在壮大,就得有担当。对员工就像对待家人一样,要让他们感受到大家庭的归属感,对社会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为社会多做好事,这样的企业才能走的更加坚定,也必将走得更远。”对于榕鑫的未来,赵保中充满希望。(伍松 刘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