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平台
微博
描述
手机站
描述
描述

2022927星期二 162325

达拉特旗:加快绿色矿山建设 重塑美丽生态底色

来源:达拉特发布 时间:2021-04-27

曾经,这里因为乱采乱挖,被人诟病;如今,这里绿水青山,令人惊叹!沐浴着国家绿色矿山建设的春风,达拉特煤矿矿区华丽转身。达拉特煤矿发展历史悠久,却也存在“痼疾”,为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达拉特旗狠下决心,开始了矿山绿色转型发展的积极探索。

坚持聚焦聚力强化政策保障

多年以来,达拉特旗政府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严格按照《内蒙古自治区绿色矿山建设方案》《鄂尔多斯市绿色矿山建设管理条例》相关规定,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矿产资源规划、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全过程,把加强绿色矿山建设作为改善生态环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工作,及时制定印发了《达拉特旗绿色矿山建设实施方案》,因地施策,安排部署,高标准实施绿色矿山建设的各项举措,全力推进绿色矿山建设,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多赢。

着力修复整治 生态美景再现

仲春时节,记者走进昭君镇查干沟村,看到的是宽阔的柏油路、整洁的农家院,通往煤矿的黑色路上不时有洒水车喷洒路面。村支书赵庆云向我们介绍,实施绿色矿山建设以来,这里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前又脏又乱的村子变成了山清水秀的美丽田园。

位于该村的瑞光煤矿,煤炭年产量达180万吨,是一座中型露天煤矿。露天采掘场对环境空气的影响主要来自采掘过程中穿孔、爆破及铲装时产生的扬尘。为了降低污染,该煤矿对钻机进行了防尘改造,提高了无尘作业水平,效果非常明显;并通过爆破控制技术,对穿孔爆破产生的粉尘进行抑制,再及时洒水抑尘,基本上达到了无尘化作业。为了降低煤炭运输过程中的粉尘污染,瑞光煤矿还在开采区附近建起了全封闭的煤棚,过去煤炭储存、分选时产生的黑色尘土彻底消失。

瑞光煤矿总工程师王东说:“从采区采到的煤,进入全封闭煤棚,先进行喷淋,降低煤尘,然后再装车盖篷布外运,做到煤生产、外运过程不外露,把粉尘污染降到了最低。”

在一手抓生产效率提升的同时,该矿还践行“产煤不见煤,存煤不露煤”的环保净化理念,狠抓环境的改善,先后投入资金对生产区和生活区进行绿化、亮化改造。

“在复垦绿化方面,把地表的腐质土放在最顶端,厚度达到1到1.2米,然后把排土场做出60米×80米的格子,便于绿化和后期的养护。在边坡治理上,腐质土则要达到2米,然后做1.2米×1.2米菱形沙柳网格,再撒上草籽,为了保证种草质量,在下雨前还要再次撒草籽。”瑞光煤矿总工程师王东告诉记者。 

这种由排土场边坡向排土场中心方向做的30米大反坡,可以更好地集中雨水和防止边坡被冲毁,现在已经成为煤矿边坡治理的范例。目前瑞光煤矿累计绿化土地5000余亩,实现了边生产、边治理、边复垦的良性循环,将绿化与土地复垦纳入循环生产环节,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矿产资源开采对环境的破坏。

针对“小矿多、秩序乱,一矿多开、破坏生态”等实际问题,达拉特旗开展了一系列专项整治行动。同时抢抓春季植树造林黄金时间,坚持“宜草则草、宜灌则灌、宜林则林”的原则,按照“乔灌草”合理搭配、因地制宜种植的方式,进一步完善提升复垦方案。截至4月18日,全旗23座煤矿累计审批临时用地5157.8公顷,已复垦3105.17公顷,占到期应复垦的83.17%;到期应还地3733.67公顷,已还地3007.04公顷,还地率达81%;此外,已完成采煤沉陷区治理11.23平方公里,治理率达97.5%。经过整治沟渠、覆土整形、植被重建、喷淋灌溉,煤矿复垦区有的栽种了松柏树、杨柳树、野山桃,有的地方种植了沙棘、柠条等,曾经的荒山荒坡、沟壑深渠正在被 “整容美颜”,每个复垦区都变成了一幅幅充满田园风光的“中国画”。

加快智能改造节能增效凸显

处在21世纪的矿业,发展的重点是要构建一种新的智能模式,实现资源与开采环境数字化、技术装备智能化、生产过程控制可视化、信息传输网络化、生产管理与决策科学化,智能化成为矿山行业转型升级的必然之路。

记者走进位于高头窑村的另一座煤矿——高头窑煤矿,无论是生活区还是生产区,几乎看不到煤的影子,取而代之的是种类多样的绿植、整齐划一的道路。这座年产量达800万吨的大型煤矿采用矿井开采模式,平时满负荷作业时,井下井上需要工人超过600人,不但采掘效率不高,还给煤矿的安全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为此,煤矿计划从2020年开始,用三年时间建设最先进的矿井智能化监控系统,努力实现节能增效。

高头窑煤矿智能化办公室专职工程师杜彦文说:“我们计划三年内建成矿井智能化系统,实现了以后,井下所有的视频监控和子系统地点,都会实现无人监守,有人监控,所有的管控都需要在调度中心直接控制,矿井总人数将在原来600多人的基础上,减少170人左右,最终实现减人提效。”

早在2019年9月份,三台无人驾驶翻斗车就在达旗宝利煤矿试运行。每辆车上装有四个激光雷达、五个摄像头和四个毫米波雷达。在背后操纵这三台翻斗车的,是一套智慧矿山无人化运输系统,这是一种基于5G技术的无人矿车驾驶系统,技术人员可以一人操控多车,在固定路线进行无人驾驶运输。

记者了解到,一般情况下,煤矿将运输车队分编为多个班组。以挖土方的班组为例,一个班组通常由四台翻斗车和一台挖掘机组成,白天黑夜两班倒。一辆车配两个司机,一个班组约需配10名司机。宝利煤矿一共有九个挖渣班组,另外还有两到三个挖煤班组,再加上管理人员,该煤矿的运输团队共有140-150人。一个好的翻斗车司机,包吃住月薪约7500元;挖掘机司机的月薪则可达1.2万元。由此计算,该煤矿一年仅运输车队的司机费用就在千万元以上,运营管理成本极高。

宝利煤矿现场管理经理刘少宾说:“剥离土方的成本,约占煤矿开采总成本的八成。运输车队属于剥离土方部分,在煤炭成本构成中,车队成本占据重要部分。三台无人驾驶的翻斗车,至少可以节省六个司机的成本,还降低了安全隐患。”

按照计划,宝利煤矿2020年计划投入不少于8台无人矿用卡车,2021年投入不少于12台无人矿用卡车运行,最终达到区域无人化生产作业。

近几年,达旗境内煤矿在绿色矿山建设中,不断加大智能化改造投入,投巨资更新设备和监控系统。干式(带收尘)钻孔机、高炮水车、直读式粉尘浓度测量仪、跳汰洗煤系统、智慧矿山无人化运输系统、矿井智能化监控系统等大量新设备、新系统的使用,让煤矿生产中的节能减排效率大大提高。

延伸产业链条 转型成效可期

经过多年的探索,达拉特旗逐渐形成了适合本地发展的绿色矿山建设模式。达拉特旗充分利用三垧梁能源化工基地的优势,把煤炭就近转化成煤制油、甲醇等较为清洁的化工原料,努力延伸产业链。同时大力发展光伏和沙棘产业,把煤炭产业与文化、旅游、现代农业等产业融合,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良性互动。

瑞光煤矿在复垦绿化、延伸产业链方面有着较为成熟的经验,四月份,新的沙棘树苗已经种下,在整个复垦区,不同树龄的沙棘、柠条排成台阶状,覆盖了原来的黄色土壤,面积巨大,蔚为壮观。

“我们在选绿化树种的时候特意选择沙棘和柠条,因为比较耐旱,成活率高。沙棘种上两到三年就能长出纯天然的果实,可以做沙棘醋,有它的经济价值,还有柠条,加碎后就是高蛋白饲料,通过十几年的努力,我们瑞光煤矿的绿化面积已经达到了5千多亩,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瑞光煤矿总工程师王东自豪的说。

种植低矮抗旱的灌木,既达到了绿化的效果,也为后续发展光伏产业,实现林光互补创造了条件。随着全旗绿色矿山建设的深入推进,把煤矿复垦绿化区建成生态农业种植区、瓜果飘香的采摘园、甚至可供观光旅游的生态公园,都成为达拉特旗绿色矿山建设新的设想。

截至目前,达拉特旗已建成绿色矿山7座,2021年计划再建设绿色矿山5座。2021年累计种植各类树木43万多株,完成绿色矿山治理3100多公顷。绿色,已成为达拉特旗绿色矿山建设“涅槃重生”的新底色和深入践行“两山”理念的生动注脚。达拉特旗全旗上下将继续攻坚克难,奋力拼搏,全力推动绿色矿山建设再上新台阶,为全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生态保障。